【文武大眾爺聖誕】

本庵文武大眾爺祭典之迎神遶境活動,按照耆老說法,清代及明治四十五年以前,僅係農曆五月初一於廟內舉行各方香客盛大之祭拜,五月初二由廟方獻祭祝壽。
直到西元一九一二年,地藏庵在以「俊賢堂」子弟社為主體架構的組織下,才舉行了第一次的遶境活動。
據「社寺廟宇相關調查報告」載,清代以來,本庵「神威赫赫,有如旭日東昇之勢」,每年二月十九日、六月十九日、九月十九日,五月二日文武大眾爺誕,及七月 三十日慰祭亡靈等祭典,除新莊地區民眾之外,近如臺北市街,遠至新竹、桃園、基隆、淡水等信眾參拜皆絡繹不絕;日治初期,傳統民間信仰雖稍有沒落,但於明 治年間即漸漸恢復盛況。
同文更提到,「明治四十三年五月初一日,各地參訪者所燒香金紙,少則二、三十錢,多至三圓以上,而新莊各家戶平均花費十圓以招待親朋好友,總計花費在一萬 圓以上。」由此亦可見「文武大眾爺」信仰與祭拜活動規模之盛大。

由於農曆五月初一「日巡」遶境活動之盛大場面,及各地信眾皆習慣於此日前來廟內祭拜,久而久之,一般人多以為五月初一即「文武大眾爺誕辰」,實則農曆五月初二日方為大眾爺「正日」,但為顧及信眾參拜人潮絡繹川流,恐影響正日祭典進行,因此自清代以來即相沿開放五月初一為信眾祭拜大眾爺之日,而五月初二始由廟方祝壽獻祭。
本庵恭祝「文武大眾老爺千秋」獻祭儀式,約於五月初二上午八時舉行,由主任委員主祭、管理委員、監察委員、信徒代表、友廟代表及各界貴賓共同獻祭,典禮歷時約二十分鐘,莊嚴而虔敬。上午十一時至十二時舉行「祈安植福法會」。

在本庵文武大眾爺遶境活動當中,除了盛大的神轎行列、精采的官將首喊班、出軍,與熱鬧的陣頭表演之外,「鹹光餅」絕對也是許多人最深刻的印象之一。
鹹光餅也稱「繼光餅」或「光餅」,亦有店家以其諧音而習稱「塩公 餅」,相傳係明世宗時大將戚繼光為領兵作戰所需而發明的乾糧,將圓餅中央開孔以繩串起,有利於軍旅攜行,可免斷糧而隨時備戰。由於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會剿福 建地區海寇有功,地方得以平靖,因此民間許多地區每有廟會節慶,亦製作此種軍餅由神將佩掛,稱為「繼光餅」,有祈求「所向皆捷」之意,並發送沿途信眾食用 以保平安。
由於鹹光餅上以食用色素蓋有文武大眾老爺印信,出軍前還需由法師在神前「祝」過,即使一般信眾於祭典期間自行購買之鹹光餅,通常亦會拿至廟中供拜後才食用, 因此民眾均深信其庇祐平安能力,頗有「可吃的平安符」之意。民俗文化之可貴,正在於其影響久遠且深入人心,就此點而言,「鹹光餅」在民間信仰之特殊意義應 是無可忽視的。
民眾於祭典期間選購鹹光餅食用以保平安,並且從文武大眾爺遶境隊伍當中接過「鹹光餅」早已成為每一代新莊人最深刻的節慶經驗之一。

雖然本庵「文武大眾爺誕」遶境迎神活動並未及於新莊全區,但由於遶行路線大致已涵括新莊各階段發展之人口集住區,且自日治時期以來,由於地方仕紳、俊賢堂子弟社及廣大信眾之參與,遶境活動之規模益見盛大,因此一般多習將本庵五月初一之迎神活動稱為「新莊大拜拜」。